中文 English
返回

紫外线水消毒的可行性

时间:2023-02-24

  紫外线对病毒的消毒也是有效的。当评价紫外线对病毒的效果时,大肠杆菌可以保持于卫生指标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科学文献中,水中的肠病毒对于消毒药剂的作用的更为稳定(与大肠杆菌相比)的事实的评价是考虑了水中病毒和细菌的定量关系所致。人们判明,如果在水中,肠病毒含量与大肠杆菌的数量的比不小于1:1000 (这正对应于他们在自然条件下的概率关系),则当紫外线作用时那种保证了大肠杆菌的消毒剂量和爆光时间对于肠病毒也有同样的效能。


  虽然紫外线工艺相对于“氧化”工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俄罗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能够保证技术运行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国产工艺设备的产量有限。


  水的紫外线(UV)消毒工艺广泛应用的制约因素还有就是对所处理的水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指标要求,以及射线没有 “后作用”,这就不能保证在分布式网络中的长时间的消毒效果。


  要强调的是,唯一能够预防饮用水的二次污染和细菌感染的可靠保证是供水网络的卫生技术状态和与之相关的器械(塔,水道出气瓣,给水栓等)的可靠性。


  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关于残余氯可以抵抗水网中水的二次污染的概念是不可靠的。通过实验研究和自然研究已确知,由“饮用水”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残余氯不会成为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障碍因素,因为这些残余氯在没有必不可少的接触时间和水质的变坏(提高水的氯吸收性)的条件下不能够保证具有消毒灭菌作用。考虑到这些,国家标准ГОСТ 2874-82“饮用水.水品质的卫生要求和监测”不要求在分布式水网络中一定要有残留氯。

紫外线(UV)消毒

  在长的成组的水管道中使用紫外线工艺时(其实正如其他消毒方法 /“关于氯化处理工艺的建议:长的水管道中用于消除水品质破坏的生物因素”,ОНТИ АКХ.-М.,1982/)最好是在水进入网络之前(在净化用设施、存储容器、泵站之后)和在用户使用之前(分支网络)都要进行紫外线消毒。


这样,消毒问题的科学研究、水消毒的实际有效性、紫外线消毒不存在副作用、对工艺过程具有可靠的工艺监测方法和卫生监测方法、我国和外国在紫外线消毒方面的运行经验、以及能够满足国际标准的国产系列化设备,所有以下因素使得我们有理由建议更广泛地使用紫外线方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既可用于地下来水,也可用于地表来水以及成组管道系统的来水。


171808326
img
18576644911